close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四川32歲村支書的“遠山結親”模式

“我們傢的食材都是來自389公裡以外的廣元市蒼溪縣岫雲村,是周邊3000多傢農戶一傢一戶生產的。”1月16日晚,位於成都市武侯區錦城大道上的蒼溪縣生態農產品線下銷售體驗中心,一名服務員向顧客介紹食材來源。
店內,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不停地接打著電話。晚些時候,他要跟幾個投資人詳細介紹村裡的“遠山結親”模式。
李雪雲傢喂養的“年華豬”。本文圖片均由 澎湃新聞記者 王鑫 圖
李君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村裡的雞、鴨、豬不論斤稱,按喂養的時間算。村民們不用愁銷路,也不用擔心賣不到好價錢。時間一到,這些原生態的農產品將被直接送到體驗中心或者市民手上。
如今的岫雲村已實現整村脫貧,264戶人傢已經有153戶有瞭小汽車, 人均收入達到11807元。
養雞養豬抵得上搬一年磚
1月18日上午,岫雲村村民李遠志買瞭兩頭豬仔。
長期的重體力活也讓李遠志看上去很蒼老。46歲的李遠志是2014年才開始養豬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鄰鎮的磚廠搬磚,早出晚歸。
李遠志傢喂養的“時光雞”。
李遠志的父母年歲已高,有高血壓、冠心病,腿腳也不好。他的妻子鄭秀榮患有嚴重的類風濕,手腳變形,以往一年有超過300天都躺在床上。李遠志是傢裡唯一的勞動力。
搬磚掙的錢少,最多時一個月能掙1000多塊錢,一傢四口的花銷都要靠這點錢維持。實在沒錢,鄭秀榮就不買藥吃,“疼得受不瞭隻能忍著”。
2011年,李遠志用節衣縮食省下來的一萬多塊錢,加上政府補貼的1.6萬和向親戚朋友借的四五萬元,翻新瞭房屋。一傢人的居住條件才得以改善。
後來,磚廠倒閉。因為要照顧傢人,李遠志無法外出打工,隻有在村鎮上打打零工。
轉機出現在2014年。開始推行“遠山結親”模式的李君建議李遠志養兩頭豬,並囑咐他不要給豬喂飼料、好好養,不要擔心沒銷路。
一年後,李君考慮到李遠志傢裡的實際情況,將李遠志喂養的兩頭豬進行拍賣,最終拍出瞭7600元的好價錢。
嘗到甜頭的李遠志又買瞭4頭豬仔和50隻雞喂養。李遠志說,他養的雞吃得都非常好:小雞吃玉米面,長大瞭吃南瓜、紅苕、菜葉和米糠,“都是自傢種的,有些我們自己也吃”。
這次,李遠志自己留下瞭一頭,剩下的三頭有兩頭被李君“收走”,賣瞭4200元。此外,李遠志賣掉20隻雞和1000個雞蛋,還可以獲得7800元。也就是說,李遠志僅僅養雞和養豬就能掙1.2萬元,抵得上他搬磚一年的收入。
鄭秀榮告訴澎湃新聞,一傢人的年收入比過去提高很多,欠的賬還得差不多瞭,她也有錢買藥吃。現在,鄭秀榮已可以拄著拐杖走路,天氣晴好時,就坐在院壩裡曬曬太陽。
為何李遠志今年隻養兩頭豬?他解釋說,李君曾多次叮囑他要量力而行,必須保證喂養的質量,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他想今年隻養兩頭,再把豬圈改造下,以後再增加豬的數量。
住在李遠志傢背後的李雪雲就更有餘力,他養瞭六頭豬、兩隻羊和幾十隻雞。前段時間,他賣瞭其中三頭豬,每頭價格2250元。算下來,李雪雲一年可以掙三四萬塊錢。
位於成都市武侯區錦城大道上的“蒼溪縣生態農產品線下銷售體驗中心”。
“時光雞”和“年華豬”
其他村在養雞養豬,岫雲村的農民也在養雞養豬,為何岫雲村的農民甚至可憑借此脫貧?
李君解釋說,農民種的農作物、散養的傢禽傢畜,最終都要落到賣給誰、賣多少錢的問題上。李君回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和黨支部書記後,他原來在成都的朋友經常托他從村裡帶一些土雞蛋回去。
李君問朋友,土雞蛋城裡到處都有賣,為啥非要他帶?朋友回答說,超市賣的他沒有把握,但李君帶的一定是原生態的。
聽到朋友這麼說,李君想:為啥我不能直接去城裡推銷岫雲村的農產品呢?於是,他組織298戶農戶成立瞭岫雲村土雞合作社。緊接著,有瞭“遠山結親”。
最初的一批“親人”,是李君像推銷員一樣挨傢挨戶求來的。李君回憶:“我一傢一戶按門鈴、叩鐵門,受過白眼,挨過罵。開始很多人認為,我是找他們捐款捐物的。可我告訴他們,不需要你捐一分錢,而是讓你花更少的錢就能買到更好的農村的農產品。”
2014年3月,岫雲村首次開展“遠山結親 以購代捐”活動。10餘傢企業、50多個愛心傢庭認購瞭56萬餘元的農產品。傢傢戶戶的雞鴨豬、米面油蔬菜均高於市場價30%以上賣瞭出去。此後,李君又組織中國建設銀行成都第五支行、中國電信、天虎雲商等單位到村開展“遠山結親”活動達到10餘次。
岫雲村
僅2014年,就幫助300餘戶貧困農戶賣出瞭270萬元的生態農產品,全村87戶貧困戶減少到14戶。兩年多的時間,結對認購的城市傢庭達到1200多個。大唐集團還給岫雲村捐贈瞭一輛運輸農產品的冷藏車。 李君介紹,村裡的畜禽一律按年頭收購,不搞規模養殖、不計重、按隻算。為此,他還專門想瞭一些名稱:跑山雞叫“時光雞”,鳧水鴨叫“歲月鴨”,生態豬叫“年華豬”。
“以養豬為例,如果我們以重量來算,他們(農民)的目標就是盡快把豬喂大喂肥,這樣就會給豬喂飼料,長得快嘛;按照時間來計算的話,他們就會想著降低成本,這樣反而可以保證豬肉的品質。”李君說,村民把小豬仔抱來喂養後,會在豬的耳朵上打上標記,村民通過掃碼就可以看到一頭豬養瞭多少天。
此外,市民還可以通過視頻看到農畜品的養殖情況,做到真正放心。
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在介紹“遠山結親”模式。
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回村建設傢鄉
光“結親”還不行,李君找來投資人,在成都開瞭一傢體驗中心,讓市民可實地品嘗岫雲村的農產品。
這傢體驗中心於2015年10月開業,面積達593平方米,總投資280萬元。但由於選址、定位不夠恰當,甚至裝修風格也不搭調,來的人寥寥無幾。這傢店僅維持瞭一年多時間就倒閉瞭。
李君並未就此放棄。去年5月,經過重新選址規劃的體驗中心開業。這個上下兩層,面積197平方米的店吸引瞭不少市民前往。包間要預定、周末要排隊成瞭體驗中心的常態。此外,岫雲村村民灌制的香腸、榨的菜籽油、采的蜂蜜、雞鴨鵝蛋等原生態產品也都陳列在店內,供市民選擇。
李君說:“作為村幹部,我們的出發點一定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尊重市場,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市場為驅動力,這樣才會長久。”
去年10月,李君等10人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12月4日,李君還受邀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言。
從2008年辭掉成都18萬年薪工作回到岫雲村擔任村主任助理、黨支部書記以來,李君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中已打拼近十年。這十年,李君從22歲變成32歲,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瞭生他養他的村子。
“總書記說,青年人要有自己的時代擔當。鄉村振興也需要更多的年輕人。如果說沒有年輕人回到農村,鄉村振興是沒有基礎的。村裡的房子修得再漂亮、路修得再好,但住在村子裡的都是些老弱病殘,那麼外觀上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李君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有更多的年輕人回到傢鄉、回到農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張義廢塑膠原料|廢塑膠原料處理塑膠回收押出機|廢塑膠再生製粒機


新浪新聞公眾號

更多猛料!歡迎掃描左方二維碼關廢棄物處理|廢棄物濾網處理註新浪新聞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arrow
arrow

    oia066ce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